国术联盟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用户
国术联盟
网站用户注册说明邀请码注册
客服[QQ:6008797,微信:ha0795 ]
联盟教学
江西五百钱教学交流专栏卢荣军简介
弘扬国术文化,研究江西五百钱绝技
网站管理
联盟微信直播告示专栏2020年直播课程表
敞开心扉,虽然会有风雨,但一定会有阳光
搜索
查看: 2072|回复: 2

八卦掌“青龙探爪”的练法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7-10-26 10:55:4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作者:中国武术六段、国家一级拳师、八卦掌及陈式太极拳传人  于靖+ K+ |: {2 }) T1 ^, u
3 b# w" K, l6 W( A9 D
青龙探爪是八卦掌最有代表性,不同流派一至的掌式,八卦掌的各式掌法,均由此掌式变化而来。因此,掌握和练好青龙探爪,就是八卦掌独门功夫的具体体现。笔者习练八卦掌多年,对青龙探爪一式有此体会,现诉诸于笔,见仁见智,随缘而已。8 L) {0 N+ Q0 d9 L
一、指型
: c9 r6 K  J' B7 Z% M八卦掌的指型除尹派使用独特的牛舌掌外,目前基本有三种指型。大拇指与食指撑圆,其余各指有所变化。即五指撑开,形同虎爪之型;无名指与小指并拢,余指分开之型;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指并拢之型。笔者早年练习姜榕樵所使八卦掌时,使用五指分开练法,总感觉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指有些虚,指力较散。后习程式八卦掌,采用中指与无名指微分之龙爪掌,感觉还是不落实。有一次小指受伤就医,医生对五指功能分配的解说,给了我启示。人的五指功能按以下分配,拇指50%,食指20%,中指15%,无名指10%,小指5%。若将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,功能集合为30%,其合力甚至超过30%,按此种指型练掌,擒拿解脱,掌力运行,感觉手上有东西。目前,笔者基本按此种指型练习。
' @5 ^! J* A$ ~5 O6 E二、掌型# }0 X6 Q9 G0 E1 ]
程式八卦掌的基本掌型是龙爪掌,青龙探爪掌式与形意拳之劈拳类似。目前很多八卦掌门人走青龙探爪时,在前探之掌的手腕旋转角度,掌指方向上,存在着三种差异。即:中指向天的掌型,食指向天的掌型,虎口向天的掌型。& M9 L& Y* ^7 h7 G
青龙探爪的基本劲力是滚钻挣裹,滚钻相合,挣裹相对。滚钻劲主要表现在肘以下小臂及掌腕上,挣裹劲表现在肩以下大臂上。当伸出前掌虎口向天时,食指微向外旋转,容易做到松腕,沉肘与肩臂放松,但前臂的滚钻劲却丢失了。做食指或中指向天的掌型,虽然增加了沉肩坠肘的难度,影响了肩臂的放松,但滚钻之劲十分饱满,尤以中指向天,食指回指眉心为最。
$ }- O- J% s1 [笔者认为,八卦掌的初学者,难以掌握沉肩坠肘时,涵胸拔背的基本要领,在转青龙探爪时,首取虎口向天掌型。对八卦掌习练有年者,可采用中指向天,食指回指眉心的练法,容易练出滚钻挣裹之功力。- z  S4 W3 Q8 F- N. o% d
八卦掌历来有“定架子,活架子,变架子”之说,“变”指根据八卦掌的技术原则和个人条件,变化青龙探爪指型掌型的练法。但必须遵循涵胸拔背、沉肩坠肘的要求,尽量使前臂内旋前探上钻,肘窝朝天,形成三圆;虎口圆、掌心圆、手臂圆。掌腕夹角定要小于45度,一般情况下不要坐腕成90度,坐腕乃技击打寸劲之法。; S4 X% k/ T* x* E
三、后掌
' V% i3 h6 u1 L有些八卦掌练习者,在走青龙探爪时,往往忽视后掌,在走圈时后掌随意摆放,或不知道如何摆放才正确。其实后掌也是练出青龙探爪整劲的重要组成部分,摆放不正确,不符合技术规范,对八卦掌整劲的形成,影响极大。, C' o- f$ ~2 M4 ?( x) S
那么,后掌应该如何摆放呢?除要了解掌握一般技术要领外,笔者体会有两点很重要,八卦掌爱好者不妨一试。一是肘尖找脐心,即后掌形成下按前探之势,二是后掌指与前掌食指合在一条直线上,此势从形意之劈拳悟得。形意拳又称枪式,两手象握着一杆红缨枪,无论前掌上穿还是换掌上穿,两掌均有合抱前撞之劲。
: h* A* ^* z% g" a% D
) z# K  A; x% g' y" I总之,从笔者习练八卦掌多年的体会中,认为:八卦掌固然博大精深,奥妙绝伦,但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的技术细节去研究和体会,才能理解八卦掌确实博大精深,奥妙绝伦。
发表于 2013-9-2 14:30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顶了{:1_14:}
发表于 2015-10-14 00:06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八卦掌确实博大精深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用户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登录|纯文阅读|国术联盟 ( 赣ICP备09000768号 )

GMT+8, 2024-6-2 14:19 , Processed in 0.047861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Lu RongJun X3.4

Copyright © 2006-2023, Chinese KungFu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