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节棍的戒备势不仅仅是基本棍招的出发点,还往往是某一棍招结束后的身体状态,因此在实战中戒备势常常是连接上-棍招和下一棍招的过渡动作,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二节棍的戒备势灵活多变,运用起来非常复杂:可以由同一个戒备势出发连接不同的棍招(详见60~ 66页),也可以由不同的戒备势连接同一个棍招(详见93~95页);同一个棍招能以不同的戒备势作为结束动作(详见93~95页),而不同的棍招也能以同一个戒备势作为结束动作(详见6~ 13页的使用说明)。这就增强了二节棍的多变性和迷惑性,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随心所欲、运用自如地组合各种棍招,进行舞花表演或实战攻防,另一方面可以令敌人难以预料,防不胜防。 因此,必须熟练掌握戒备势的各种使用和变化,方能在实战中自如地控制二节棍。 在截拳道中,二节棍的戒备势与徒手搏击的戒备势在原理上是一致的,均需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: 平衡: 二节棍的戒备势应该是在运动中协调稳固,既轻松自如、又能保持平衡。双膝微屈,步伐适中,全身如弹簧般,可随时向任何方向移动变招。 放松: 二节棍的戒备势必须能使自己处于最佳的精神准备状态,它能使全身放松,同时又保持适度的紧张,可在一瞬间很快地做出反应。 精简: 无论要发起进攻、防御或反击,都不需事先做任何调整动作。手臂、肩膀都必须充分地放松,出招要象闪电般迅速有力,犹如毒蛇吐信。正确的姿势可以减少无效的动作,消耗最少的体力而取得最大的效果。 隐蔽: 二节棍的戒备势应能够给对手造成错觉或假象,以便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。 李小龙论“戳拳道”: 截拳道使我们一旦确定了方向即不再回首反顾。 第一节 单棍戒备势 一、夹棍式 动作说明(以右侧为例): 右手握青棍于体前,右腋夹住白棍,左臂自然伸出,直视对手(图9. 10)。使用说明: 1.此势适于进攻,从此势出发可以直接使用劈、外劈、挑、外挑、外扫、内扫等6种进攻棍招和上舞、前舞、外侧舞、内侧舞等4种舞花棍招(参见60页),事先不需做任何调整动作,不论攻击对方上、下、左、右各个部位均全无半点征兆,令敌防不胜防。
2.可以从劈(参见67、93页)、内劈(参见69、93页)、挑(参见70页)、内挑(参见72页)、内扫(参见74. 95页)等5种进攻棍招和外侧舞(参见75. 76页)、内侧舞(参见77页)、前舞(参见78页)、上舞(参见79页)等4种舞花棍招通过腋下收棍回复到夹棍势。 3.此势不论在舞花或实战中均可作为各种棍招间的过渡动作。 4.此戒备势虽不适于防守,但却是李小龙最常用的戒备势。 李小龙论“截拳道”: 截拳道的终极绝非在琐碎、零落的一招半式的技巧上,而是心灵极高的孕育与肉体发挥至极限的锻炼。 二、垂棍势 动作说明(以右侧为例): 1.同侧垂棍势:右手握青棍置于身体右侧,白棍自然F垂(图11); 2.异侧垂棍势:右手握青棍置于身体左侧,白棍自然下垂(图12) 在实战中,可以通过身体的转动轻松自然地从同侧垂棍势转换到异侧垂棍势(参见附图445 - 446、492 - 493)。 使用说明: 1.此势适于进攻,可以从同侧垂棍势出发直接使用劈、外劈、挑、外挑、外扫、内扫等6种进攻棍招和外侧舞、内侧舞、前舞、上舞等4种舞花棍招(参见6I页);从异侧垂棍势出发直接使用内劈、内挑、内扫等3种进攻棍招和前舞、上舞等2种舞花棍招(参见61页),且不需做任何调整动作,令敌防不胜防。 2.可以从劈(参见93页)、内劈(参见93页)、内挑(参见94页)、内扫(参见95页)等4种进攻棍招和外侧舞、内侧舞、前舞、上舞等4种舞花棍招自然回复成同侧垂棍势;从外劈(参见93页)、外挑(参见94页)、外扫(参见95页)等3种进攻棍招和上舞、前舞等2种舞花棍招自然回复成异侧垂棍势。 3.此式不适于防守,但在实战中常作为不同棍招间的过渡动作。 4.在垂棍势中手的位置可高可低,可以置于身前、也可垂于体侧,完全视实际需要而自由变化,无一定之规。须知,武术是灵活多变的,一切以实用为最高目的,学习时切勿僵化拘泥于固定的“标准”,切记。 李小龙论“截拳道”: 截拳道并非伤残之法,而是一朝向生命真谛追寻的坦荡大道,我们只有在了解自己时方足以看透旁人,,而截拳道则是朝向了解自己之道而迈进。 三、扛棍势 动作说明(以右侧为例): 1.正面扛棍势:右手握青棍,棍链搭在颈后,白棍垂在体前(图13)。 2.同侧扛棍势:右手握青棍,棍链搭在右肩上,白棍垂在背后(图14)。 3.异侧扛棍势:右手握青棍,棍链搭在左肩上,白棍垂在背后。 使用说明: 1.此势适于进攻,可以从同侧扛棍势出发直接使用劈、外劈、挑、外挑、外扫等5种进攻棍招和外侧舞、内侧舞、前舞、上舞4种舞花棍招(参见62页); 从异侧扛棍势出发直接使用内劈、内挑、内扫等3种进攻棍招和前舞、上舞等2种舞花棍招(参见62页),且不需作任何调整动作,令敌防不胜防。 2.可以从挑、内挑等2种进攻棍招和外侧舞自然回复成同侧扛棍势;可以从外挑自然回复成异侧扛棍势(参见94页)。 3.此势不适于防守,但在实战中常作为不同棍招间的过渡动作。 李小龙论“截攀道”: 自知自觉是截拳道的根本,它不但可成就一个人的武术造诣,更可使其生存并做为一个真正生存的人。 四、叠棍势 动作说明(以右侧为例): 将青、白二棍并叠握于右手,可灵活置于体前(图15)、身体左侧或右侧(图16);手的位置可高(图15)可低(图16)。 使用说明: 1.此势攻守兼备。可以从叠棍势出发直接使用劈、外劈、内劈、挑、外挑、内挑、外扫、内扫、击、砸、刺等1 1种进攻棍招和外侧舞、内侧舞、前舞、上舞等4种舞花棍招(参见63页),且不需作任何调整动作,令敌防不胜防。 2.可以从垂棍势通过单手收棍回复成同侧叠棍势(参见56页)。 3.从叠棍势出发进行防守,可作格挡、压、架等。 李小龙论“截拳道”: 截拳道的悟,籍由直观之心、坚强的意志与克制力而来。 五、背棍势 动作说明(以右侧为例): 右手握青棍于肩上,左手伸至右肋下握住白棍,棍链靠近右肩,直视对手。(图17、 18、 19) 使用说明: 1.此势攻守兼备。从此势出发可以直接使用劈、外劈、挑、外挑、内挑、外扫、内扫等7种进攻棍招和外侧舞、内侧舞、前舞、上舞等4种舞花棍招(参见64页),事先不需作任何调整动作,不论攻击对方上、下、左、右各个部位均全无半点征兆,令敌防不胜防。 2.可以从挑(参见70、94页)、内挑(参见72、94页)等2种进攻棍招和外侧舞(参见76页)通过肋下收棍回复到背棍势。 3.从背棍势出发进行防守,可以作格挡、架、压、封缠、绞等。 李小龙论“空”: 空是一切的开始,是一切的源头。 空,因其一无所有而无所不有,空存在于一切之中,亦包容一切。 六、握棍势 动作说明(以右侧为例): 右手握青棍、左手握白棍于体前,直视对手。此势双手的位置比较自由,可视实战情况的不同而保持在最适宜的位置(图20、21. 22. 23)。 使用说明: 1.此势攻守兼备。从此势出发可以直接使用劈、外劈、内劈、挑、外挑、内挑、外扫、内扫、击、砸、刺、绞等12种进攻棍招和外侧舞、内侧舞、前舞、上舞等4种舞花棍招(参见63页),且事先不需作任何调整动作,不论攻击对方上、下、左、右各个部位均全无半点征兆,令敌防不胜防。 2.可以从背棍势转为握棍势(参见附图871- 873、906 - 908)。 3.从握棍势出发进行防守,可以做格挡、架、压、封缠、绞等。 李小龙论“空”: 道的海纳百川是以顺、谦、虚、静为基础的。这些在很多时候都可以用一个字表达出来,即“空”。 七、藏棍势(不常用) 动作说明: 右手于身体右侧握青棍,左手于身体左侧握白棍,棍链藏于身后。双手可任意自由选择正握或反握青、白棍。 假设左手放开白棍,由右手正握青棍做动作,则称为jE握藏棍式(图26); 假设左手放开白棍,由右手反握青棍做动作,则称为反握藏棍式(图27)。 使用说明: 1.此势适于进攻。从此势出发可以直接使用外劈、挑、外挑、外扫等4种进攻棍招和外侧舞、前舞、上舞等3种舞花棍招(参见65页),事先不需做任何调整动作,而且既可放开左手以右手握棍攻击,也可放开右手以左手握棍攻击,不论攻击对方上、下、左、右各个部位均全无半点征兆,令敌防不胜防。 2.可以由外扫接两次倒手,通过背后收棍回到藏棍势(参见55页)。 3.此势不适于防守,易暴露自身的空当,所以不宜在实战中过多使用此势。 李小龙论“空”: 让内心无任何固守僵结,则外在的一切自会开敞出现。 不受任何知识的束缚,以婴儿般纯朴单纯的本性观察事物,真义自在其中。 八、架棍势(不常用) 动作说明(以右侧为例): 右手握青棍,以左手虎口架起白棍,双臂缓缓抬高,左手在体前,右手抬至头部高度(图28~30)。 使用说明: 1.从此势出发可以直接使用劈、外劈、挑、外挑、外扫、内扫等6种进攻棍招和外侧舞、内侧舞、前舞、上舞等4种舞花棍招(参见66页),事先不需作任何调整动作,而且既可放开左手以右手正握青棍攻击,也可放开右手以左手反握白棍攻击,均无任何征兆,令敌防不胜防。 2.此式不适于防守,同时容易暴露自身空当且造成双臂的疲劳。虽然李小龙在电影中多次使用,但笔者认为不宜在实战中过多使用此势。 李小龙论“空”: 欲了解武术的真理、欲洞悉你的敌人,必须抛却一切门派的观念,抛却偏见、爱憎等等,然后,你的心灵方可能平和而一无偏颇,在此种沉静中,自可清楚、整体地观察事物。 第二节 双棍戒备势 一、双夹棍势 动作说明: 双手各持一副二节棍,分别成夹棍势,即手握青棍、白棍夹于两腋下。(图31、34) 使用说明: 1.双夹棍势的使用要领与夹棍势基本一致。(参见6页) 2.双手可以同时从夹棍势出发做动作(参见附图343~349、389~392),也可以先后分别做动作。(参见附图349~354、382~389、420~ 428) 李小龙论“空”: 抛却陈腐老旧的技巧,抛却思想教条的偏限,不为外物所左右、所诱惑。 自由无拘不为外在的依恋、偏颇所限。 二、右夹左垂势 动作说明: 右手握青棍,白棍夹于右腋下,同时左手握青棍,白棍自然垂下。 左手可置于身体左侧(图37);也可置于右侧(图40)。 使用说明: 1.右夹左垂势的使用要领与夹棍势、垂棍势基本一致(参见6页、7页)。 2.双手可以同时从右夹左垂势出发做动作,也可以先后做动作(参见附图356~ 362、428~433、434—441、442~447)。 李小龙论“空”: 一个搏击者必须能经常保持心灵单纯,心中只有一个目标——如何搏击。他J必须去除阻碍其前进的障碍,无论是身体的、感情的、还是知识的。 三、双垂棍势 动作说明: 双手各持一副二节棍,分别成垂棍势,即手握青棍、白棍自然垂下。(图43) 使用说明: 1.双垂棍势的使用要领与垂棍势基本一致。(参见7页) 2.双手可以同时从双垂棍势出发做动作(图43~45),也可以先后做动作。 李小龙论“空”: 一个人必须消除他自己精神上的一切障碍,否则是无法进步的,必须使心灵处在空无一物的状态,甚至将其原有的技巧、本领均忘掉。 |
|小黑屋|手机登录|纯文阅读|国术联盟
( 赣ICP备09000768号 )
GMT+8, 2023-5-29 23:44 , Processed in 0.051401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Powered by Lu RongJun X3.4
Copyright © 2006-2023, Chinese KungFu Team.